快速發展的科技除了為人類社會帶來舒適生活,也讓犯罪手法精進,做為法治社會守門人的法務部,過去幾年持續推動數位轉型,善用科技力量強化犯罪偵查能力,甫於2022年中啟動司法聯盟鏈,更利用國研院國網中心的基礎建設環境,讓數位證據具備高度公信力,同時降低訴訟成本。
法務部部長蔡清祥指出,科技浪潮來襲,數位技術必然為國家執法與司法帶來新的挑戰。他接著表示,現在的犯罪行為常見有傳統、數位與雲端證據等三種不同類型的證據,而其中數位證據具備易竄改與可復原的特性,如何在數位證據本質特性下確認證據的同一性,就成為嚴峻考驗。當前確認數位證據同一性的挑戰有二,首先是數位證據容易偽變造,即便法院勘驗也不易當場認定其真偽;其次是數位證據的驗真程序費時,法院需要大量時間於準備程序,如果案件涉及層面太廣時,耗費程序時間會更多。
回應司改需求,區塊鏈去中心化增強證據的公信力
司法聯盟鏈就是具體回應「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總結會議中有關證物保管的決議,希望建立更完整周全的證據監管及判決確定後證物保管制度。「司法聯盟鏈」目前是由法務部檢察司擔任秘書單位,協同各機關共同建立數位證物保管制度,透過嚴密且未中斷證物保管鏈,確認證物的可信度,區塊鏈技術則在此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蔡清祥部長於2019年擔任調查局長任內,已陸續出現利用加密貨幣洗錢的犯罪,當時便指示調查局進一步研究此類的犯罪行為與證據扣押問題,發現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是區塊鏈技術。因此他認為司法也可藉由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竄改、永久保存等特質,確認證據有無變造資訊,滿足法院對其真實性的要求。
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司法聯盟鏈,包括司法院、法務部、台灣高等檢察署、內政部警政署與法務部調查局等五個跨部會為創始會員機關。蔡清祥部長提到,這五個創始會員機關涵蓋證據的整體流程,從司法警察蒐集證據到認證、存證到最後的法院呈證的每一環節,各機關除依照現行程序保存管理證物外,還須將數位證據存證於司法聯盟鏈,並透過五個節點的同步紀錄、共同驗證。
司法聯盟鏈相較於其他公有鏈與私有鏈,採取聯盟鏈架構而具有五大特點,其參與者均為聯盟成員,屬於半中心化架構、資訊公開、治理模式採共識治理、證物管理效率與成本都可最佳化,這五大特點大幅提升證物的可信度與管理效率,而在司法聯盟鏈建置過程,蔡清祥部長指出國網中心扮演了關鍵角色,提供許多建置建議。
司法聯盟鏈第一步是先凝聚聯盟成員共識,再透過與資策會科法所協助取得b-JADE標章讓成員具備數位共通規範與能力,接下來就是善用國網中心的專業與經驗,協助打造合適的IT基礎架構。蔡清祥部長指出,目前司法聯盟鏈有五大成員,隨著運作機制的成熟,日後會繼續擴大成員組織,因此IT基礎建設的涵蓋面向必需夠廣且具彈性。
善用國網中心專業與經驗 建構完善高彈性司法區塊鏈
國網中心過去曾成功執行台中市區塊鏈應用於智慧校園試辦計畫、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獎懲令、司法院資管處電子文件檔案防偽保存、國研院電子研究記錄簿與區塊鏈整合系統,因此專業與經驗都備受司法聯盟鏈會員肯定。在司法聯盟鏈推動過程中,國網中心團隊也充分展現長年跨產業、跨部會的合作經驗,初期的POC(概念驗證)先建立法務部調查局與法務部兩個模擬節點,並與國網中心進行模擬託管節點,試運作可行後,再以此架構擴展建立起完整的司法聯盟鏈。
除了科技專業與IT系統建置經驗外,與國網中心合作的另一個考量點是司法區塊鏈如全由政府單一機關出資建置及維運,勢必落入單一機關控制疑慮。目前採聯盟鏈,個別機關建置節點,各自維護成本支應,後續機構可考量建置維護成本,利用國網中心提供基礎建設環境,採行委外節點,可藉此提升越多人參與,進而提高可信度,達到司法區塊鏈建立高信任度的目標。
對於未來規劃,「司法聯盟鏈」設定短、中、長程目標,短程目標為建置基礎建設規劃,考量現行數位證據於司法實務驗證上之迫切需求,進行試辦評估,並辦理「司法聯盟鏈」人員證照,及區塊鏈教育訓練;中程目標則是將數位資料加以應用;長程目標就是與實體證物進行結合。
除了證物的可信度與管理效益外,司法聯盟鏈還可延伸出其他應用,例如文化部文創作品、營業秘密法,甚至未來國民法官正式上路後,法庭各項提示數位證據及數位卷證等驗證具有更大意義,後續將積極評估需求,研擬配套法律及技術方案,在現行法制及證據管理等面向帶出更多司法加乘效果。
蔡清祥部長最後重申,法務部是法治守門人,其制度與作為必須與時俱進,因此他在上任之初就推動「科技化的法務部」,近年面對虛擬貨幣洗錢和各種科技犯罪事件漸多,法務部也隨時跟上時代變化進行修法,而司法聯盟鏈亦是此一理念的具體展現,相信在法務部與國網中心兩大專業機關的合作下,能創造法律與科技的雙贏局面,讓人民在數位時代與網路的安全與隱私更有保障。
法務部部長蔡清祥。DIGITIMES攝